林业科技

访问量:29203

  • 氮磷钾配施对黄芪生长量和次生代谢物的影响

    田稼穑;刘鑫海;朱庆福;廉培勇;连冰;杨俊峰;罗茂;

    为得出黄芪生长期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采用SPSS方差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氮磷钾配比的9个处理组合的黄芪次生代谢物指标和根系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次生代谢物和根指标的综合评价,最优组合为7号处理即硫酸钾15 g/m~2,过磷酸钙30 g/m~2,硫酸铵25 g/m~2,黄芪多糖34.8 mg/g、总皂苷9.05 mg/g、黄酮4.65 mg/g,根生物量为36.8g,根直径为1.03 cm。硫酸钾对黄芪多糖、总皂苷、黄酮有显著性影响,过磷酸钙对黄芪多糖、黄芪根生物量、黄芪根直径有显著性影响,硫酸铵对黄芪总皂苷、黄芪生物量、黄芪根直径有显著性影响。

    2025年03期 v.50;No.28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正>《林业科技》杂志是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林业科技期刊,面向广大林业生产、林业科研、林业设计、林业教育工作者和有关人员,主要刊载营林技术、森林保护、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森林环境、野生动物、林副特产、园林花卉和科研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综述等方面的文章,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科研推广和技术革新成果,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服务。对来稿要求如下: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数据真实可靠、叙述精炼、语句通顺,并附第1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研究方向。来稿须用电子邮件发送到本刊邮箱。2.论文必须包括题名(不超过25个汉字)、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注明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及英译作者单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025年03期 v.50;No.28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C31等5个杂交油茶品种高位嫁接试验

    李浩;邱伟青;翁仙平;王辉;周文彬;

    为解决低产油茶品种置换问题,2019年引进C_(31)、C_(32)、C_(42)、C_(43)、C_(53) 5个杂交品种,对普通白花油茶进行高位嫁接试验,嫁接后4a结果表明:C_(31)存活率90.83%、新梢生长量15.70 cm、树冠生长量103.09 cm、株结果数量37.73个;C_(32)存活率93.95%、新梢生长量18.58 cm、树冠生长量104.50 cm、株结果数量19.55个;C_(43)存活率92.63%、新梢生长量14.95 cm、树冠生长量105.89 cm、株结果数量22.30个;与C_(42)、C_(53)存活率61.80%、60.50%、新梢生长量14.03、15.75cm、树冠生长量93.30、88.84 cm、株结果数量10.03个、7.50个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C_(31)、C_(32)、C_(43)这3个品种适应本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可作为本区域低山区油茶更新换代的新品种进行推广。

    2025年03期 v.50;No.280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不同地膜覆盖对山杨苗木生长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李海霞;白卉;李正华;郭成博;李静;王艳敏;张海峰;殷志辉;

    为了探索地膜覆盖对山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山杨造林苗木为材料,设置50 g块状地膜覆盖(M1)、70 g块状地膜覆盖(M2)、60 g条状地膜覆盖(M3)以及裸地(CK)处理,分析了不同地膜覆盖对山杨造林地幼苗生长及0~40 cm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CK)相比,50 g块状地膜覆盖(M1)、70 g块状地膜覆盖(M2)以及60 g条状地膜覆盖(M3)显著提高了山杨幼苗的苗高、地径,苗高净增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126.11%、74.3%、238.11%,地径净增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9.34%、3.61%、69.59%。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坡上部、坡中部土壤含水量,坡下部由于受坡度的影响,导致土壤水分分布不稳定,只在20~40 cm土层显示CK显著低于覆膜处理。

    2025年03期 v.50;No.280 9-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 不同地区地菍材料生长形态差异评价分析

    张宏志;胡逍;陈遇遇;邓倩;颜淑珍;皮红丽;李达;

    本文以15个不同地区的地菍为试验材料进行生长形态差异评价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所调查的地菍种质资源进行初步分类,进而为地菍在园林中的应用与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显示:(1)广东白云地区地菍材料叶片较狭长,同时具有盛花期花量较大的特征;(2)广东增城地区材料花径较大、花色较暗淡且植株较高;(3)广西钦州、广西防城港、福建宁德、广东阳江地区地菍材料花朵颜色较红较鲜亮且气孔面积较大;(4)广西桂林、福建龙岩、广西柳州、福建漳州、广西梧州、广东揭阳、广西贵港、广西河池、广东河源地区地菍材料花朵颜色较暗淡且植株高度较矮.综上,这些不同地区地菍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其应对于不同造景需求的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50;No.280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栽植东北红豆杉对不同坡位/坡向森林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王旭;谢元秀;李森远;王德刚;崔秀杰;祁庆钦;

    为了探究栽植东北红豆杉对不同坡位/坡向森林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原位调查法,调查了不同坡位/坡向林地栽植东北红豆杉苗木后,根际土壤酶、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受坡位影响较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来看在中坡位最为理想;土壤酶活性受坡位的影响较小,尤其是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养分含量受坡向影响相对较小,土壤微生物数量受坡向的影响较为显著;尤其是位于东坡,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来看最为理想;土壤酶活性受坡向的影响较小,尤其是土壤脲酶。本研究可以为栽植物东北红豆杉后,提高森林土壤质量及肥力提供数据参考。

    2025年03期 v.50;No.280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 毛乌素沙地羊柴旱作栽植方法探究

    索明春;温介甫;董文利;张雅荣;邢圣斐;陈鹏;范海龙;张小青;王晓影;

    本文开展了毛乌素沙地羊柴野外旱作栽植关键技术研究,主要探讨了苗木径级、栽植时间、栽植方法、采集地域与保存方式、栽植位置对羊柴的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平缓沙地4月栽植地径为0.25~0.35 cm的一年生裸根苗,当年成活率最高为83.3%;不同栽植时间对比中,4月份栽植的苗木成活率最高为84.3%,5月份成活率下降到64.8%,6月份成活率低,仅有37%,已不适合当地旱作条件下栽植;不同栽植方法对生长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成活率均在70%以上;杭锦旗冷库苗相比于鄂托克前旗冷库苗和鄂托克前旗现采苗,后期长势较好且成活率最高为81.5%,适宜此类区域苗木栽植使用。低矮沙丘迎风坡坡中苗木栽植成活率最高可达88.9%,坡底80.2%均可满足栽植当年成活率要求,而坡顶成活率只有66.7%,不适合做旱作栽植。

    2025年03期 v.50;No.280 23-2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 2017~2022年广东江门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变化特征

    梅启明;杨加志;杨诗敏;李绮恒;薛昕欣;林丽平;许涵;吴林芳;

    2022年,对总面积为3 hm2的古兜山森林固定样地进行复查,并从重要值、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群落更新率等方面分析2017~2022年间的群落动态。结果表明:5年间3个样地的物种数、个体数和平均胸径都有所上升。群落的α多样性,特别是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三个样方中上升,主要原因是物种数增加。5年间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GDS-A、常绿阔叶林GDS-B和杉木-阔叶树混交林GDS-C三个样地的物种数分别为136、120和138种,比2017年分别增长21、6和5种。三个样地DBH≥1 cm的个体数分别增长了983、669和617株。三个样地的死亡率相近,而GDS-A样地的更新率和增长率都略高于GDS-B和GDS-C样地。GDS-A样地内马尾松种群的衰退以及阔叶树种群的扩大,符合亚热带森林由针阔混交林向顶级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规律。与2017年相比,2022年群落的β多样性也有所上升,说明随着各个群落内的特有种数增加,群落间相似性降低。死亡个体以小径级(1 cm≤DBH≤5 cm)居多,表明小径级个体之间存在负密度制约,负密度制约有利于维持群落的多样性。

    2025年03期 v.50;No.280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 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植物区系与种类特征研究

    孙强;朱悦;李婷;郑焕春;付静;刘宁;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黑龙江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中的野生维管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区系与生长型、生活型以及果实类型等种类特征。结果表明: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植物492种,隶属于89科、308属,具有绝对优势的类群是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温带地理成分性质为主,但与热带植物地理成分联系较强,属的地理成分则具有明显的温带区系分布的特征;在生长型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在生活型上以隐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种类最多,地上芽植物种类最少;果实类型中,蒴果和瘦果类型植物种类最多。

    2025年03期 v.50;No.280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 北京市银杏衰弱情况调查及复壮技术研究

    夏舫;刘颖杰;杨轶杰;德秋子;蔡梦怡;董艳;张杰俊;朋康;

    为掌握北京市园林绿化常用树种银杏的生长势衰弱成因,并探究针对性的复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多地银杏的衰弱情况调查,总结出北京银杏树木衰弱症状及衰弱成因,并基于调查结果,选取有代表性的衰弱银杏植株进行复壮试验,对常用的复壮方法、产品进行比较,探索最适宜银杏复壮的技术和产品。调查发现银杏衰弱占比达44.62%,立地环境差为主因,并受到极端气候、养护不当、苗木损伤和有害生物危害的综合影响。土壤改良对衰弱银杏复壮效果最佳,1年后新梢生长量提升113.7%,复壮沟、竹木虫砂透气管、PVC透气管效果依次降低,但均具备良好效果。银杏焦叶套餐对衰弱银杏复壮效果最佳,1年后新梢生长量提升76.00%,酶解低聚肽肥次之,施用尿素防治效果不佳。结合土壤改良、复壮沟、透气管等复壮技术,并配合使用银杏焦叶套餐,可取得良好银杏复壮效果。

    2025年03期 v.50;No.280 40-4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 黑龙江省茶条槭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舒钰;孔文汇;王钰婷;

    根据黑龙江省茶条槭分布情况,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进行茶条槭群落特征的调查,通过Patrick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茶条槭常见于林间空地、阳坡、沙质土壤和溪边,偏好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群落内部植物多样性较高。在小兴安岭地区以灌木的形态零星分布,群落类型多样;在完达山地区,数量显著增加,树高显著增长,进入乔木层,在多样的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地区,分布更为密集,部分地区形成片状分布,并在乔木层中成为主要的伴生种,在其群落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025年03期 v.50;No.280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0K]
  • 植物复合种植模式对参后地生态恢复影响的研究

    王刚;李琳;

    以鸡西市城子河区、恒山区林场和牡丹江市穆棱市八面通林业局枯河沟经营所相同人参种植年份及相同恢复年限的参后地生态恢复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恢复种植模式为红松龙芽楤木、辽藁本和榛子刺五加,及附近没有进行人参种植的空白对照样地,每个点位取0~15 cm,15~30 cm两层土样,对几种恢复种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通过对土壤中土壤速效磷、土壤铵态氮、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土壤β-葡萄糖苷酶(S-β-GC)和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S-LAP)活性的检测得出,土壤中养分和酶活性与土壤深度成反比,恢复种植模式为榛子刺五加的模式优于辽藁本和红松龙芽楤木的种植模式。

    2025年03期 v.50;No.28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 大兴安岭主要树种枯落物燃点、热值实验分析

    蔡志勇;毛磊;杨旭东;

    实验分析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的燃点、热值及其差异性,有助于客观认识其对森林燃烧性的影响,可为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林火行为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主要树种林下枯落物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覆盖该区的大量枯落物样品,测量了枯落物上层和枯落物下层燃点、热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样品燃点、热值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相同树种枯落物上层和枯落物下层燃点、热值差异显著,除樟子松外不同树种之间林下枯落物燃点、热值均无显著差异。

    2025年03期 v.50;No.280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9K]
  • 不同强度火干扰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及火后恢复研究

    魏云敏;袁强;

    为揭示不同强度火干扰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选择大兴安岭地区被森林大火干扰过的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氯仿熏蒸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不同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影响因子、火后恢复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火烧迹地及对照样地中,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总有机碳、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养分P、K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着火后时间的推移呈增加趋势,其含量表现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火干扰随着时间推移,影响不显著;不同强度火干扰后,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碳素有效率和碳库活度,随着火后植被的恢复,土壤中微生物碳素有效率和碳库活度逐步提高,但差异不显著。

    2025年03期 v.50;No.28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 疏解工艺对黑龙江省主要阔叶材单板性能影响研究

    何金存;张佳彬;张雪松;王齐;

    以黑龙江主要阔叶树种水曲柳、柞树和枫桦为研究对象,通过适合的单板制备及帘布化疏解处理,探究3种阔叶材单板经疏解处理前后外观形貌、宽度和厚度尺寸变化率以及吸水率变化,其结果表明:三种单板经疏解处理均形成了形态均一、面密度分布均匀的定向线裂纤维化重组单元;三种单板经疏解处理在宽度和厚度方向尺寸均发生变化;三种单板经疏解处理吸水率较疏解前均有显著提高。

    2025年03期 v.50;No.28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 在新形势下做好林业财务会计工作促进林业经济全面发展

    关红宇;陈宗呐;车辑;

    林业财务会计工作在推动林业经济实现全方位发展方面意义重大。本文先是对林业财务会计工作当下的实际状况予以分析,针对林业财务会计工作当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展开较为细致的探讨,最后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有益于提高林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进而推动林业经济达成全面发展的目标。

    2025年03期 v.50;No.28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 欢迎订阅2025年《林业科技》

    <正>《林业科技》杂志是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林业科技期刊。本刊曾多次人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和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现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JDF),“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数据库收录,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林业科技》及时报道林业科研前沿动态,广泛介绍结合生产实际的应用技术,报道内容涵盖了国内外林业科研与生产实践的全过程,以及相关的边缘学科,适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管理部门、林业企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阅读。

    2025年03期 v.50;No.280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下载本期数据